桥港经济和沿江岸线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调研 二维码
64
发表时间:2009-02-27 00:00 一、发展桥港经济的四大基本要素及望江现状 桥港经济,是利用大桥交通区位优势与港口服务功能、资源及转化优势相结合,以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并向陆域腹地延伸拓展,进而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港城效益相互融合的开放型经济。 1、岸线是桥港经济发展的根本元素。 长江岸线不仅具备海岸线利用的一切经济功能,而且还具有邻近水源和内陆腹地的独特优势,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港口、大桥、水利设施等建设的基础。岸线资源是发展桥港经济的前置条件,脱离岸线这一独特资源,桥港经济便无从谈起。 我县拥有丰富岸线资源,上至与宿松交界的周湾村,下至漳河入江口上,全长58km。其中:深水岸线9,885m,分散于三段;非深水岸线3,000m,集中于一段;造船工业岸线11,379m,分散于5段;取排水保护岸线14,700m,分散于不同区段;过江设施保护岸线1,500m,集中于一处;生态岸线12,941m,分散于各区段;临江工业岸线4,220m,集中于一处。 2、港口是桥港经济发展的依托元素。 港口的发展需要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金融、保险、信息等相关产业的支持,同时,反过来又极大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取得规模效应。港口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这是国内外港口城市发展所形成的共识。 我县港区可建港岸线共三段,总长9,000m,其中:华阳上段长3,000m,属非深水Ⅱ类岸线,已占用岸线110m;华阳下段长4,000m,属深水Ⅰ类岸线,已利用岸线约400m;湖东段长2,000m,属深水Ⅱ类岸线,已占用岸线60m。目前我县长江干线和内河上,已建有斜坡码头27座,其中货运码头21座,渡口5个,危险品码头1座。 3、大桥是桥港经济发展的带动元素。 长江大桥进一步完善了公路交通路网大格局,为江南、江北地区的人员、物资等的对外集散打开了通道,为港口的集疏运通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望江长江大桥项目现已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可望明年开工建设。与大桥项目相关联的北岸连接线(潜山-怀宁-望江)工程可望今年底或明年初先期开工建设。望江长江大桥及北岸连接线工程的建成,将对我县做大做强县城和开发区,加快融入沿江经济带,融入皖江城市群,尽早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生态工贸型港口城市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4、腹地是桥港经济发展的存续元素。 港口腹地直接关系到港口扩张的规模,港口经济的发达程度从某种程度上决定港口城市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港口依托其腹地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促进整个腹地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港口经济的增长和港口城市的崛起。从某种程度上说,腹地经济是港口经济发展的延续。 我县目前港口腹地范围:向西跨过华阳河,覆盖江调圩,对接华阳港;向西北沿麦望线利用荒山岗地大力扩展工业发展空间,直至延伸至武昌湖畔;向东南与合成圩现代农业示范区连成一体,使未来的县城覆盖周边集镇。 二、我县发展桥港经济面临的机遇 近几年来,长江经济带发展迅猛,年均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地区。长江航运在带动和促进沿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发展桥港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 1、从宏观形势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不断加速,国际产业资本加速了向我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转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沿江开发,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沿江地区必须“理清思路、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水运,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我省提出了“安徽崛起,沿江率先”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并将安庆列入发展第一方阵,望江处于发展核心区。这为发展桥港经济提供了极好的外部条件。 2、从现实基础看。我县境内拥有58km长江岸线资源,且自然岸线状况良好,潜在腹地资源充裕,拥有广阔的开发空间,这是我县发展桥港经济的自然优势。近年来,我县通过全县上下的奋力拼搏,取得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为发展桥港经济打下了坚实物质基础。 3、从发展意识看。近年来,我县“学浙江、引浙商,把望江变成‘小浙江’”活动的开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思崛起、谋发展的意识日趋强烈、氛围日益浓厚,各级干部干事创业激情空前高涨。这种谋发展的强烈意识的形成,使得桥港经济具有了必备的发展主观能动力。 三、望江桥港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综上分析,实施沿江岸线资源开发和利用,发展桥港经济战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我县桥港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是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急需规范。由于我县长江岸线使用规划才刚刚制订,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布局不合理等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港口基础设施落后。集疏运通道尚未形成,货场、仓库缺乏,港口装卸设施简陋,装卸工艺等基础设施落后。港口码头也是以中小泊位为主,且深水泊位少,不能适应当前运输市场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无法满足大运输量的市场需求。三是港口腹地范围狭窄。除了县城及各集镇外,仅仅只覆盖了包括太湖、潜山、宿松等地。腹地范围的狭窄,使得港口发展缺少支持和保障,港口经济中心地位难以形成,港口城市的发展也将受到影响。四是交通优势尚不明显。由于大桥还未开工建设,让人期待的高速、铁路、水运、空运互联的最大交通优势尚未形成。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提高建设依据的准确性。 “牵一发而动全身”,发展桥港经济,将会带来全县经济中心、产业布局、城市整体格局等的相应变化。需要有一系列系统、科学的规划,为岸线资源开发及城市建设等方面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使规划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科学指导作用,县委、县政府对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宜予以重视。 1、科学选择规划设计的主体。 这里所说的规划设计主体,即指各规划设计的参与人员。除了注重规划设计者选择的权威性外,还应注重规划参与者选择的现实性。 规划设计者无论有多么权威,但其最终成果的科学与否,取决于所获得的现实资料及数据的真实性。比如,这次长江岸线资源开发规划在设计过程中,为规划所提供的还是2003年的数据,而近几年来,长江航道有近20km的地方出现严重淤积现象,其他也有部分航道正逐步在淤积。又因长江航道整治,现在分流在南岸,只是汛期高水位船才可以从北岸走。还有些深水岸线处于夹江,不适合建深水港和发展造船业等等。若没有对这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进行现场勘察和进一步证实,保证提供规划数据的真实性,将会导致未来的规划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在制订和修编规划时,类似这类数据等方面的问题,应多方论证,尊重实际,尽可能吸纳那些掌握着一手资料的相关人员参与到规划设计中来。 2、统筹分析规划设计的客体。 这里所说的规划设计的客体,指的是需要制订和修编的规划。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临港产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对需要制订的宜抓紧制订,对需要修编的需着手修编。 最好围绕建设生态工贸型港口城市的大局,对全县所有规划进行一次细致梳理、综合考虑,对于一些规划在内容上不符合新形势、细节上有冲突的部分,需进行相应论证修改。新内容应充分考虑其目标、效益、方法、操作等方面的可行性。 (二)加强保护,集约利用,保证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1、加大保护力度,实现发展与环境和谐共赢。 一是要加大岸线资源的保护力度。应根据延期条件的差异性,决定岸线不同的使用功能,重点加强对深水岸线的规划控制。应将近期开发与远期开发相结合,对目前不具开发条件的岸线,做好规划预留和严格控制,为后续开发提供发展空间。二是要加强项目选址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做到港口建设与环境保护一同部署、一同实施,对进驻临港产业园区的项目,宜委托有环评资质的单位开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重点论证选址的生态环境可行性,实现透明化操作。 2、加强部门协调,实现长江管理的规范化。 虽然地方政府享有长江岸线资源的使用权,但长江资源属于垂直管理,并且呈现“九龙治水”的管理格局,这是制约长江黄金水道发挥效益的“硬伤”,对地方政府开发利用岸线资源也造成很大障碍。针对这一现象,应积极争取上级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建立与长江涉水管理部门及沿线地方航运管理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促使长江管理走向规范化。 3、集约开发资源,实现岸线资源的永续利用。 一是岸线的利用,要坚持“集约利用”和“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合理开发”的原则,避免无效占用岸线资源。二是陆域的开发,要预留充足的陆域纵深地带,纵深宽度以800m为宜,以满足港口和物流以及临港工业发展用地需要。三是临港产业,应选择重工、大运输量、高效益的优势产业落户临港区,要限制效益不高的产业在临港区内发展。 (三)夯实基础,优化布局,提升桥港经济的竞争力。 1、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夯实港口发展基础。 一是要加大我县现有及潜在的交通优势、产业优势的宣传力度,吸引外界实力强、技术新、经验足的企业投资港口建设。二是要加大港口建设基础性投入,加快港口给排水、供电、通信、信息化等配套设施建设。三是要推进现有码头技术改造和配套产业平台建设,加强长江航道疏竣工作,不断提高港口吞吐能力、装卸效率,优化港口发展平台。四是要在以县城总体规划为指导、与城市建设相协调的前提下,做好港口码头集疏运通道的规划、设计工作,加快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强化港口与各主干公路的连接沟通。五是要提高港口开放水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利用市场杠杆,盘活港口设施资源,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港口装卸、仓储等经营性设施建设。 2、优先发展桥港经济,实现产业布局优化。 优先发展桥港经济是港口城市实现跨越发展的快捷途径。我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宜将优先发展桥港经济摆在首要位置,以实现生态工贸型港口城市的快速崛起。 一是打造临港产业平台。结合县城总体规划,初步设想选择华阳镇磨盘村建立物流园区及临港产业园区,形成以大桥为中轴,与已建的雷池乡化学工业园区相呼应,“两翼”并行纵深发展的格局。以“两翼”园区作为起步区,引导相关产业入驻,形成各自特色的产业发展平台,以此为起点,逐步实现沿江岸线资源的整合利用,打造更强的产业发展平台。这将有利于形成以大桥和港口交通区位优势带动临港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港口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城市工业化进程,从而为加快实现生态工贸型港口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加速发展物流产业。应结合上下游港口功能及其特点,充分分析潜在腹地的现有产品范围、集散通道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物流园区采取“高标准定位,分阶段实施”的策略。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入驻物流园区。动员县内企业主动将本企业物流剥离出去,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以促进物流业及其他产业快速、协调发展。进而加速各种资源向港口及港口周边地区集中,促使更多的仓储、运输、加工及其相关联产业向港口的集聚,形成相关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布局的优化,推进桥港经济发展。桥港经济的发展壮大,又将潜在的腹地优势转化为现实的腹地资源,从而带动整个县域内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配套政策,强化举措,突出规划落实的有效性。 1、配套政策,为规划的执行提供规范程序。 科学的规划,是经众多专家多方论证而形成的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智慧结晶,应将规划真正作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纲领,不折不扣严格执行。为此,应加快制订沿江岸线管理办法等各类详规,加速相关政策的配套,保证规划执行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在制订相关配套政策时,需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切实防止一些单位和部门,借招商引资优化环境之名,行部门利益之实,在制订和修改相关政策之时,要让“管理也是一种服务”的理念在有关政策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是处理好特性与共性的关系。要充分把握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独特性的一面,认识到桥港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板块,将其纳入望江县整体经济大局中全盘考虑,合理规划全县产业空间布局。因此,在政策配套时,应将桥港经济融入县域经济整体中,共性部分相互融合,特性部分应做好补充。 2、强化举措,为规划的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县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领导小组,由县主要负责同志牵头,以强化组织领导,抢抓难得机遇,促使港口经济更早发挥其带动效应,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要设立协调机构。岸线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涉及的部门众多,事务千头万绪。必须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对建设中的各项事务做好协调工作,加强各行业、各部门之间联系,避免工作中产生分歧,引发矛盾。形成统一思想、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是要完善监督机制。成立督查工作小组。对岸线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加强督查,确保工作落实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建立督察员制度。涉及重大项目、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派相关专家,对其进行跟踪督查。发挥实时监督、专家监督的优势,及时了解各类工作的实际情况,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独立、公正地提出建议和意见,确保重大项目的顺利建设开工、重大问题的迅速解决。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各责任单位开发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对于开发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难题,集体讨论、研究,协同解决。 四是要严格验收机制。成立项目评估小组,实现项目验收的透明操作。项目的评估应严格按照各类规划中的各项指标进行。验收的依据,应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岸线使用规范、经济成本等因素,以各类因素的最佳结合点及完成情况与否作为基本标准。
文章分类:
建言献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