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的建议

 二维码 164
发表时间:2024-06-21 14:51

我市正在加快形成“千村引领、万村升级”乡村建设新格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千万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规划设计不完善。一是部分试点乡村规划设计水平不高,对乡村资源禀赋、文化特色、产业发展等思考不够深,缺少前瞻性、针对性、整体性,导致项目存在选址难、落地难的问题。

二、项目发展不平衡。项目建设偏重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类,突出本地产业特色、文化特色,收益性高、成长性好、持续性强的产业项目较少,难以形成“一村一品”的高质量知名品牌。

三、运营模式不清晰。试点乡村侧重于项目方案谋划和建设,对项目建成后形成的产业资产如何管理运营谋划不够,难以形成建设、运营、盈利的良性循环。

四、人才引培不深入。中部农村地区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经商,学生考取高校后大多不愿回到乡村,导致乡村“工匠”人才缺失、技艺传承人匮乏,严重制约了乡村产业发展进程。

为此建议:

一、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所在乡村应因地制宜,开展差异化规划编制,体现地方特点、文化特色,融田园风光、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加强资规、农业农村、住建、执法、交通、水利等部门联动,一体化推进工程建设管理。同时注重与供电、供水、燃气、移动、电信等公司沟通交流,合理布局管网杆线,优化地上地下、线上线下资源。注重“留白”,实行弹性管控方式,为乡村产业发展、项目落地预留机动空间。

二、突出产业特色。按照“三生三园三合”(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布局,家园、田园、公园联动打造,资金和规划整合、功能复合、产业融合统筹推进)理念,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农旅、林旅、体旅、研学旅结合等产业,探索空心化村庄和旅居养老、候鸟养老结合。各地应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体现自身特色的产业结构,实现“一村一品”,如利用陶土资源发展陶姆产业,利用竹子资源发展制刷业,利用丘岗旱地发展胡玉美蚕豆酱、怀宁贡糕、望江小磨麻油等豆制品产业,利用江湖河汊优势发展大闸蟹、鳜鱼、黄鳝等加工产业冷链产业等。

三、突出文化加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遗存等,用区域文化赋能地方土特等产品,形成独特的记忆符号,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可打造安庆市制造名城文化品牌,深度挖掘桐城派、禅宗、黄梅戏等历史文化题材,写好安庆“山水文章”。推进“主导产业+”行动,促进主导产业与生态、文化、旅游、餐饮等融合,形成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特色餐饮等新业态,拓展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产业,打造高质量、高效益产业集群。

四、广泛凝聚人才。持续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改善农村创业创新环境,打通城乡人才双向流通的通道,制定乡贤回归激励措施,培训乡村干部,引导工商资本、乡贤资源、社会力量参与建设。鼓励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与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开展合作,通过“服务组织+村集体+农户”等模式,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统领功能。制定乡村运营职业经理人培训计划,为乡村输送人才。积极孵化农村创业典型项目,调动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体性、创造性。

五、加强风险评估。明确评估的主要原则,实地踏勘开展风险调查,听取相关方的意愿、诉求,重点围绕项目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评估;对拟建项目所涉及的风险调查、风险识别、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进行评估论证,对风险等级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着力将各试点工程的优质资源有效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营收益,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

(安庆市政协《社情民意》2024年第85期)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电话(传真)0556-7171004   电子邮箱:wjzx7171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