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室”建设 拓展履职空间
政协委员 曹世洪
政协委员、界别工作室是委员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开展履职工作的新探索、新载体,是联系委员的重要阵地,是政协工作向村和社区延伸、向基层拓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政协系统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有效途径。
一、委员工作室成为凝聚我县发展力量的新平台
新形势下政协工作提质增效,需要委员唱“主角”,政协搭“舞台”。2017年9月19日望江县首个政协委员传统文化工作室在县供销社成立。工作室依托县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由我县在书法、国画及雷池文化等传统文化领域有一定研究并具有较高工作热情、服务意识的五位政协委员联合组成。工作室成立以来,在县政协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聚焦全县重点工作,发挥传统文化启迪心智、温润心灵的作用,为宣传党的政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基层群众、凝聚望江发展力量作出了自身贡献。
一是高起点谋划办好试点。委员工作室建设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县政协多次组织工作室成员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做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并于2017年成功启动委员工作室创建试点工作,为委员提供了履职新平台。
二是高标准定位建好制度。委员传统文化工作室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逐步建立完善了“1+2+3”工作机制,即出台了一个委员工作室实施意见,制定了委员工作室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等两项配套制度,设计了活动计划表、活动登记簿、工作图片资料档等三项履职日志和工作台账,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调度、事后有总结。同时完善了委员值班接待、走访群众、宣传讲座、成果反馈等机制,做到制度公开、上墙,工作环节和程序规范。
三是高质量推进做好服务。委员工作室注重发挥入驻委员的主体作用,通过知识培训、讲座、大讲堂、文化进企业进乡村等多种方式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架起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近年来,委员工作室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惠民等工作,开展扶贫夜校、乡村大讲堂8期,参与乡镇美丽乡村谋划设计3次,为华阳镇司阁村建设大雷岸石刻文化长廊提供相关资料和建议,举办书法、国画、雷池文化等传统文化讲座9场,中秋笔会3届,为群众免费书写春联近万余幅。
2020年11月,传统文化工作室还参加了全市政协工作经验会,并在会上做了书面交流。目前,政协望江县委员会委员工作室已成为委员履职的平台、社情民意的驿站、学习交流的阵地、展示风采的窗口,体现出“要求清、目标明、结合紧、服务优、精神好”的特点,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为全面推进工作室建设积累了经验。
二、政协工作室建设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是工作室建设启动有待加速。我县政协工作室建设在地域、界别、专委会上还未实现全覆盖,没有做到应建尽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二是工作室活动范围有待加宽。传统文化工作室是专业型工作室,在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形式上还不够丰富,特别是在组织协商议事、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拓宽拓展。
三是工作室保障机制有待加强。由于处在试点阶段,创先争优评价机制和奖补激励措施还未健全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室的建设和活动的开展。
三、推进我县“两室”建设的建议
下一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开展政协“两室”建设,构建新形势下政协委员参与社会治理新格局。
要继续扩大工作室建设面,拓展履职空间。一是扩大组织面,要按照界别、专业和地域做到委员工作室“应建尽建”。二是扩大工作面,要在服务内容、服务区域、服务范围做到“应进尽进”。三是扩大参与面,各级政协委员都要参与工作室建设,做到“应联尽联”。
要不断强化工作室管理,实现规范运行。实体工作室在硬件设施上要达到标准,可与党建、远程教育、社会服务工作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及各种基层协商平台等联合建设,同时探索创建网上委员工作室,做到基础建设规范;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委员工作室各项制度体系,做到制度建设规范;各委员工作室要积极开展各项履职服务活动,并填写好工作计划表、活动登记簿、工作资料档等履职日志和基础台账,做到活动开展规范。
要持续提升工作室质量,确保活动成效。一是提升实效。委员工作室要牢固树立“一线工作法”,坚持质量导向,根据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力争做到活动多样化、个性化,确保专业性工作室和综合性工作室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二是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充分运用网络,搭建委员工作室云平台,鼓励政协委员将线下委员工作室与线上云平台相对接,做到互为依托、互补优势,打造永不关门的委员工作室。三是创建特色品牌。开展委员工作室品牌创建工作。县政协对经常开展活动、社会影响力大、群众认可度高的工作室,授予优秀委员工作室荣誉称号,推进活动室品牌创建工作。四是强化运行保障。县政协对优秀委员工作室给予精神奖励和经费补贴。委员工作室要做好结合文章,争取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特别是委员所在单位要在场地、经费和时间上予以充分保障。委员工作室建设及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把政协委员工作室打造成党委政府的“好帮手”、收集民意的“好驿站”、建言资政的“助推器”、凝聚共识的“连心桥”、委员活动的“联络站”、服务群众的“桥头堡”,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望江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力量。